香港大额保单这几年火了起来,作为沾边的半个业内人士,看了不少功过是非完全相反的媒体宣传。然而任何事物的存在本身是没有是非之论的,只有在何种情况下,作何种用途,才会产生优劣好坏。我们谨以中正的态度,试图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香港大额保单的用途。
优势—,利用海外低利率环境
以AIA香港及澳门友邦保险的一款名为财富相传3的人寿保险类产品为例,保费投资100万美元,根据被保险人年龄,性别与健康状况,能给予保额200万美元至500万美元人寿赔付。
1)杠杆支付,高保额,低投入
对于现金头寸紧张的但投保人而言,海外低利率环境提供了低风险的资金杠杆可能。100万保费的大额人寿保单一般可以保单账面价值(保费的80%)为基准,贷出基准的70%-90%的资金,也就是可贷56万美元至72万美元,贷款利率为1.5%~2%。
考虑到目前人寿保单以保费为基准,平均每年3%的分红率,分红收益抵扣掉贷款利率,按照最理想的情况等于用28万美元就可以获得最高500万美元的人寿保额。(不过大额保单一般对投保人净资产也有要求,如果保额在500万美元,要求净资产在1000万美元以上。)有些投保人甚至可以用保单加上一些境外资产作为抵押贷款,“0”元购买保险。
当然,这样安排的潜在风险也必须考虑在内:
— 宏观环境变化,贷款利率超过保单分红利率。
—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损失。
— 短期内保单现金价值低,例如三年内退保可能折损所有投保费。
这种低还款风险的贷款买保险的做法,适用于对于流动资金不太敏感的投保人,尤其适用于公司战略合作者之间的长期互保,遗产分配规划。
2)保单抵押贷款套利境外高息产品
比较起内地的投资产品种类的稀少与中国股市的低迷。前几年美国股市的向好与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加大,使得中国人海外分散投资的欲望日加强烈。
大额寿险保单一般在香港还可做融资贷款,全额缴付的100万美元保费的保单,可抵押出144万到288万美金的资金。可长期投资于银行提供的债券、基金等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一般在-7到7%左右波动。
既然涉及投资回报,潜在风险:
——首先就是负回报率的年份,不仅没有收益,还要赔上利息。
——其次还是要考虑宏观变化,贷款利息率提高的情况。
——最后,既然主要考虑投资收益,那么人民币升值导致汇兑损失的可能性也必须考虑在内。
买保险求海外贷款的做法,适宜现金储备充分,考虑长期战略分散投资兼有人寿保险需求的人。
优势二,海外保单 + 海外信托
“信托+大额保单”往往是高净值客户的标配,这类模式已经发展多年,较为成熟。具体做法是将大额保单受益人做成一个信托,然后由这个信托进行赔付和保费的分配,这样在资产保护上可真正做到国内没有办法提供的绝对安全隔离。
海外信托可提供国内大陆法系下无法提供的“隔离债权追索”功能,且当被隔离的资产是一张海外保单时,那么国内债权人更是鞭长莫及。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后,破产清算了公司的所有资产,但其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肯尼思·莱夫妻购买了400万美元的人寿保险由于受法律保护,债权人无法以此为由起诉肯尼思·莱夫妻。两人按保险合同每年依然可从保单中领取90万美元的年金享受生活。
拿安然的案例举例不是教大家恶意躲债阿,单从保险作为债权隔离工具的角度来看,确实很有说服力。再结合信托的分配效率,更是如虎添翼。
海外保单加海外信托的方式,尤其适用于资产保护,家族内传承分配,消除利益冲突等情况。
劣势,信息不对称
买一张海外保单,最大的问题,就是投保人对于保险公司的不熟悉,保单对应监管法的不了解。CIL小编略略数了一下,大约有以下几个风险点:
a) 保单的保障范围及不保事项,需明确看清,避免保单无效。(例如购买香港保单,本人必须到香港当地办理投保手续,否则发生理赔时保险公司可能拒赔。)
b) 在理赔条款上的认定差异需注意。(例如香港部分香港保险公司规定投保人只有在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就诊,才能获得重疾险理赔。)
c)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海外保险公司的倒闭风险,与国人们习惯的中央政府兜底相比,海外保险公司是没有人兜底的。尤其是大型保险机构设立在海外的子公司,从财务上来说母公司是没有偿付的责任的。
更何况前车还有塞浦路斯政府倒闭,银行存款减一半的恶性倒闭事件。对于中文世界的阅读者来说,“买者自负”其实是一个需要更深刻理解的词汇。